章节报错 | 加入书签 | 手机阅读

御宅屋-> 都市言情 -> 末世四万年全文免费阅读

第一卷 昨夜星辰恰似你 第二百四十一章 八极咏春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论国术而言,北八级南咏春的说法已经在中华大地上延续太多太多年了。

    或许是因为四万年后的世界已经充满了厮杀和危险,导致了叶潇的动作根本谈不上优雅,就像是在血泊和泥地滚出来的一样,而李青的招数中多多少少带了一点点套路的影子。

    这是在两种大环境下所磨练出来的拳术,然而当李青敏锐的发现叶潇的拳路全部都是直接有力的时候,也果断的放弃了花哨的打法,换上了咏春拳中著名的黐手来挡住叶潇的八极拳劲道,然后又以寸拳的发力技巧对也叶潇进行反击。

    黐手,是咏春拳特有的、以“黐”的方式进行手部动作的训练形式,以其“若即若离、不黏不断”著称于世。

    而李青的双黐手和盘丝劲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小宗师级别,之所以前面带了一个小字,也不过是因为李青的年龄罢了。

    双黐手锻炼是由双方的四条臂膀在内外门范围运用几种动作循环反复地相互粘贴翻滚,如在一个无形的圆弧和直线之中,形成活的劲力流力和前推的力度。它锤炼双手左右兼顾,可以最快而流畅地打圈卸除对方之力,也可以最快而流畅地转化为直线攻击对方之力。

    不但锻炼与对方搭桥之手接触的感觉和反应,而且锻炼制造和寻找对手之空隙漏洞,达到“来留去送”和“甩手直冲”等战术的应用目的。

    它既是直线进攻的桥梁通道,也是内门防御的缓冲区域。

    所以咏春拳法,很看人怎么用,会打架的能打出相当强的战力,但是脑子笨的却发挥不出什么威力来。

    双黐手是“无招胜有招”理论的主要依据。但在实战时,谁都不会主动采取黐手形式,首要是简单直接攻击对手。当出手受险,需要变化来达至目的时,才发挥平时双黐手那种反应纯熟快捷机巧的灵敏性,去应付千变万化的局势。不论对手会不会黐手都一样对付,全凭自己的反应灵敏,伺敌先机去战胜。

    而这里头就有一个极为有嚼头的说法了。

    有很多门派的功夫都有很多拳套,套路内会包含若干招式,可能第一套拳有十式,建基于第一套拳的其中数式,再加上新的五、六式,又成为第二套拳。如此类推,加加减减,于是建立了很多很多的拳套。正如前面提过,人的心理总是越多越好,所以会有人自创多一两套拳,以显示他比其他同门的资历更好。又或者为了使表演时更有吸引力,于是便加入一些观赏性高的动作作为卖点。有人连整套拳也未学完,于是便加人三两招式,自圆其说,说自己已完成整套拳的学习,当然亦会有学者根据经验、理解、智慧及个人特点而对拳套作出修订。

    咏春拳中的大宗师叶问,想必所有人都能够如雷贯耳吧。

    叶问宗师于20世纪50年代初于石映尾教拳时获邀表演八斩刀,由于要增加表演的观感,于是便和几名弟子研究加入几式京戏的招式,落几式四平马与子午马等来充实表演。表演后,宗师始终觉得这样未能真正反映咏春拳,所

    以日后也只会教授及展示原版八斩刀。不过,其中有个别的弟子在自己授拳时,又以这套表演版的八斩刀作为主要教材,所持的理由,大抵是因为有吸引力,有市场,更可以说是宗师特别传授的。

    传统于上课时学员大多只会学习重复师傅或师兄的示范动作,当完成一套拳后,就会学另一套拳,间中再学既定动作的对拆和一些兵器套路,甲招可用乙招消,乙招又可用丙招防。这样的好处是师傅可以同时教授多名学生,又是市场学高招,但教导时并未能因应学员个人的身形、力劲、角度、位置.于演绎和发挥的问题上加以解释,学员便以为一招拆一招,万试万灵,缺乏知机识势的变化。

    那么,学员为什么仍然需要学拳法套路呢?其实学习套路主要是因为它里面会包含一些动作,方便学员反复练习,从而练好基本手形、身形及步法等,但这井不表示可以在现实环境下应用。

    味春注重黐手,就是明白拳套的招式不可能直接应用在实际之中,必须从各因素,包括距离、角度、位置、用力等加以理解和配合方可。但俗语说“万丈高楼从地起”,教学时如已先有骨干,正确掌握要领,在应用时才能得心应手,所以咏春拳学黐手时也需要有拳套练习去解释手法。咏春拳就只有三套拳,每一套都有其意义.如小念头着重手法.寻桥注重手法和腰马配合.标指体会攻击与发劲,在学会用了那些拳套后,便要在黐手练习时施展出来。

    搏击的目的就是要击倒对方,大战三百回合这种情况只会在中出现,实际交手,三两招便分胜负。但黐手的目的是学习,只要大家都能在黐手过程中尽量应用自己所学得的技术,招来招往,如切如磋,双方都可以是赢家,不需要有任何一方被对方击倒。黐手更加可以是有益身心的运动。

    黐手是强调反应的攻防练习,是由拳套过渡至搏击的桥梁。过分沉迷黐手,以为学会了黐手就等同搏击,是一个错误.其中极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惯性迫手而非追打,以为搏击时仍必须和敌人的手保持接触,一味想尽量捆绑着敌人的手。

    其实在搏击时,武者们应该全神贯注留意对方的虚位,用最直接的路径发动攻势,如果能以一招半式就能击倒敌人就最好,但通常敌人必定会有反应去接我们的手,在这时彼此的手有了接触,就可发挥练

加入书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打开书架